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9游app官网下载安装 > 新闻动态 >
2025年5月9日,俄罗斯迎来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。然而,这场本应凝聚国际社会对和平反思的盛典,却被一场“历史争夺战”搅动得暗流涌动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胜利日前夕公然宣称“美国才是二战最大功臣”,试图抹杀苏联的牺牲与贡献;朝鲜则以缺席红场阅兵、试射导弹的强硬姿态,向美韩“亮剑”。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,大国博弈的硝烟愈发浓烈。
一、特朗普“历史修正主义”:从否定苏联到抢夺二战叙事权
5月8日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表争议言论,声称“美国为二战胜利贡献远超俄罗斯”,甚至提议将美国二战胜利日定于5月8日,与欧洲同步。他宣称:“诺曼底登陆才是战争转折点,美国的牺牲拯救了世界。”这番言论不仅无视苏联在二战中歼灭德军80%主力、2700万人牺牲的事实,更将冷战以来西方“贬低东线战场”的叙事推向极端。
俄方迅速反击。俄外长拉夫罗夫早在4月撰文痛批西方“系统性篡改二战历史”,指责其教育体系试图淡化苏联作用,将胜利归功于美英。普京则在红场阅兵演讲中直言:“有人企图为纳粹开脱,这是西方制造新冲突的惯用伎俩。” 俄媒更翻出特朗普此前“若俄罗斯在G7,乌克兰战争不会爆发”的言论,讽刺其“历史无知与政治投机”。
深层意图:特朗普此番操作绝非偶然——
转移国内矛盾:借“美国优先”叙事掩盖其执政困境,迎合保守派选民的历史自豪感;
削弱俄罗斯道义合法性:通过否定苏联二战功绩,间接打击俄在乌克兰冲突中的“反纳粹”叙事;
分裂欧洲共识:挑拨俄欧历史记忆,为美国主导的“新冷战”铺路。
二、朝鲜导弹“声援”俄罗斯:缺席阅兵背后的战略博弈
当特朗普忙于“改写历史”时,朝鲜在胜利日前夕向半岛东部海域发射多枚短程弹道导弹,射程覆盖驻韩美军基地。此举被解读为对美韩联合军演的“超强硬回应”,亦是对俄罗斯的“默契支持”。
朝鲜动作的三重信号:
军事威慑升级:金正恩此前视察导弹工厂,要求产能提升至“常年4倍”,结合此次试射,展示“饱和打击”能力,迫使美韩重新评估对朝施压代价;
俄朝同盟深化:自2023年朝俄高层频繁互动以来,朝鲜已向俄提供百万枚炮弹,俄则承诺支持朝“安全诉求”,双方形成“军火换技术”的暗线合作;
战略自主宣示:尽管缺席红场阅兵,朝鲜通过导弹试射表明其“不依附中俄”的独立姿态,同时借机提升在东北亚博弈中的筹码。
值得玩味的是,中俄朝三方虽未公开形成“铁三角”,但朝鲜的军事动作客观上分散了美国在印太的注意力,为中俄在西太平洋与欧洲的战略腾挪创造空间。
三、胜利日背后的全球裂变:新旧秩序加速碰撞
这场“历史之争”与“导弹威慑”的背后,是国际秩序重构的缩影:
美国“丛林法则”的霸权逻辑
特朗普的言论本质是“强者定义历史”的延续。从贬低苏联二战贡献到在俄乌冲突中施压乌克兰割地求和,美国正将“实力即正义”的霸权思维推向极致。正如俄外长拉夫罗夫所言,美国试图以“基于规则的秩序”取代联合国体系,实则是用“枪炮与美元”维持单极霸权。
中俄朝的“非对称反击”
俄罗斯通过胜利日阅兵展示核威慑力量(如亚尔斯导弹),警告西方“勿将俄逼入绝境”;中国坚定主张“尊重二战历史”,同时以专机赴莫斯科协调立场,在维护中俄关系与半岛稳定间寻求平衡;朝鲜以边缘挑衅策略牵制美韩,成为大国博弈中的“变量制造者”。
全球南方国家的沉默观望
面对美俄历史叙事之争,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不站队。这种沉默既是对西方双标的不满,也折射出对“新冷战”的警惕——二战胜利80年后,世界仍未走出“强权即真理”的阴影。
结语:历史的镜子照见未来的危机
特朗普的“历史修正”与朝鲜的导弹呼啸,共同撕开了大国博弈的残酷真相:国际政治从未脱离“实力政治”的底色。然而,篡改历史记忆的代价,可能是新一轮冲突的导火索。当普京在红场高呼“绝不允许威胁”时,当金正恩的导弹划破半岛夜空时,人类更需铭记二战的真正启示——和平不是强权的恩赐,而是基于共同记忆与平等对话的脆弱共识。 #瞭望2025#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大国科技观
